半生戎马一世情
——《李友庄回忆录》读后感
苏泽明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经考证出处是中国创作的儿童剧《以革命的名义》中列宁的一句台词。这句话的本意是想激励千万劳动人民不要忘记被奴役和压迫的历史,号召他们行动起来反抗资本主义政权和外国侵略势力,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但我认为这句话是可以在历史长河中任意套用的。在国富家强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铭记历史,铭记每一位坚定不移地用鲜血和生命写下胜利之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的英雄!《李友庄回忆录》里面的主人公李友庄正是这样的一位值得我们怀念与赞颂的人物。
李友庄是从广东罗定走出来的民国将领。他1925年从军,由于战绩卓著,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一步步升迁,从士兵到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代旅长、副师长、进而少将代师长。抗战期间任团长、代旅长,先后指挥、率部与日军打了多场硬仗,打出辉煌的战绩,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其中有名的有三仗收复三失地:1938年南澳抗战;1939年作为先锋团攻打收复从化牛背脊圩日军基地,为第一次粤北战役取得胜利作出积极贡献并因此晋升471旅代旅长;1945年攻打收复江西省龙南县。尤以他指挥壮烈的广东抗日第一仗——南澳岛争夺战最为闻名。1938年7月,驻兵汕头的李友庄团长指挥了广东抗日第一仗,收复我国粤东海岛南澳县。此次南澳抗战,与五倍于己的日寇血战,仍毙伤日军超过500人,开创华南收复失地的先声。它是军民合作抵御外敌的典范,激励了全国人民抗战热情,被誉为“南澳抗战精神”。李友庄将军曾于1943年至1944年担任广州增城县县长,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和巩固抗日基地,同时推行新政,最大限度地发展教育、文化,落实各乡公所和警察所责任,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后因老上司余汉谋不舍其军事才能,将其从增城调回军队,并得到晋升。1948年秋,他所在的第六十三军在淮海战役中被歼,李友庄被解放军俘虏。1975年李友庄将军回到广州市政协工作,被特邀为广州市东山区政协委员。
《李友庄回忆录》是一本怀旧的文集。主要由“李友庄回忆录”、“李友庄诗选”、“李友庄亲朋有关抗战的文选”三部分组成。在“李友庄回忆录”这部分收录的是李友庄晚年出任广州市政协文史委员研究员时撰写的文史资料。他不顾年事已高,呕心沥血地回忆并记述亲身经历,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宣传爱国思想,教育和激励后人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李友庄诗选”收录了他的20多首诗,既有与亲朋的酬赠,也有自己的述怀,大都情真意切、诗味浓郁。“李友庄亲朋有关抗战的文选”也充分表现出李友庄亲朋奋勇抗日,为保卫祖国保卫家园誓死亮剑的大无畏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种种艰险,歌颂了抗日将士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这些史料犹如铿锵的步履、雄壮的乐曲,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段家国破碎、山河喋血的岁月。战争的苦难惨绝人寰,战争的记忆刻骨铭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重温历史,不是要沉溺于苦难和仇恨,而是为了让和平永驻、让正义长存。当今,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心愿。《李友庄回忆录》的出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意义更显得更加深沉。
看了李友庄的撰写的回忆录和诗选,他笔下的历史往事,竟没有怨恨,也不沉重,还有几份感激。李友庄在晚年的诗《七八初度自咏》中如是写道:“老骥从未倦伏枥,睡狮初醒亦丰姿。喜看四化锦城日,耄耋耽诗颂盛时。”颇有谈笑风生的意味。他半生戎马,历尽艰辛,尝遍苦难,在淮海战役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改造,勤勤恳恳地在岗位继续为人民服务。他在回忆录中亦写道:“我真没想到竟会有今天幸福的晚年,使我对共产党的恩情永难忘怀。”这种豁达、感恩的胸怀才是真正的爱国精神。
《李友庄回忆录》是一本真诚的作品。编者分别是李友庄的长子李秀寰和他抗日战友招强的长子招国富,两位老人已逾古稀,李秀寰更是八十有余。这本书得以出版,相信是两位老人家排除万难,坚持不懈编写的成果。这本书基本是收录李友庄将军的著述和有关他的文章。但由于时隔多年,物是人非,搜集工作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两位年迈老人为了把将军的风采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遗余力。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实际行动的两位作者致敬!
2014年夏秋之间,我应邀编写一本关于罗定籍将军的书籍,后来定名为《将星璀璨》。此前,各文史专家都认为罗定籍仅有26位将军。后来,我不辞劳苦,在海峡两岸出版的书籍寻觅,最终找到30位罗定籍有少将或以上军衔的将军的资料,并多次深入每位将军的家乡采访。在采访李友庄将军的家乡罗定市素龙镇大榄上亨村时,我惊异于该村仅有200多人,而培养了李友庄、李友尚两位民国将领和多名校尉。在参观李友庄将军故居的时候,我看到他参加政协会议的合照、在家乡与家人的合照。鹤发童颜的李友庄将军,脸带慈祥的微笑,儒雅、端庄,一派儒将的风范。对他的经历作过了解之后,才知道他是省立罗定中学毕业,也曾经在军官教导队(一说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科)毕业。直至78岁,他还参加广州市岭海老人大学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专业学习。真是一位好学不倦的长者。
2015年暑假,我与家人专门驱车到南澳岛,带上《将星璀璨》这本书,本想进入该岛抗日纪念园,拜祭先烈、寻觅资料,但两次都大门紧闭。
去年春夏之交,李友庄将军的哲嗣
是的,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李友庄将军等热血男儿,与日寇血战,不惜牺牲,保家卫国。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李友庄将军有幸,他有时间回忆他的生平,有他的儿女整理他的回忆录,但更多的先烈,他们来不及写回忆录就离开我们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先驱,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他们的事迹,需要我们后来者收集、整理、出版或者展览,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这样英雄,才能铭记他们的光辉业绩。
期望有更多就像《李友庄回忆录》的书籍问世。
(作者:苏泽明,肇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会会员、肇庆市文史专家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