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正文
罗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发布时间 : 2017-08-07 09:55
来源 : 罗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浏览次数 : 5281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罗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罗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苏智勛

 

古罗定地域广阔,物产丰富,主要农林产品有稻米、蚕丝、玉桂、八角、胶粉、五香粉、松香、茶叶,有竹、木,还有柒料蓝淀,陶瓷、铁等产品,是外贸产品的重要集中地和输出地。这些外贸产品通过泷江(亦称南江)出西江,集中到广州出海。历史和事实证明,罗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一、古罗定治地十分广阔,这些地区以罗城为中心,以南江古道和陆上古驿道相连,为对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罗定之名始于明万历五年朝庭设立的罗定直隶州。据史料记载(包括有【唐】《通典》、《大明一统志》、【清】《古今图书集成》、历代《罗定州志》等),罗定地方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开始建立县政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其间设置分别有开阳县、龙乡县、开阳郡、泷州、泷水县、罗定州等等。

古时的罗定包括今罗定、云城、云安、郁南、信宜东南大部分和广西岑溪,以及阳春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以罗城为中心,开辟了纵橫交错的道路,形成了以南江水道以及三条陆路为主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陆路三条主线分别是:中路(约今罗城至生江、罗平、罗镜(太平)、信宜思贺、合水、大成、大潮等地),从大潮镇向北走向西山大道。西山大道(约今信宜怀乡至今岑溪马路、罗定榃滨、今郁南通门、都城等地),东山大道(约今从罗城至苹塘、金鸡、云安富林、六都等地),西山大道与东山大道主要是以都城至六都的西江河道相接。罗定一直是军事重镇,历代设兵备道把守。此外,唐宰相张柬之、桓彦范、宋之问等都先后到过罗定任职。可见历代朝庭对罗定地方之重视。

根据明万历十三年罗定兵备道郑人逵编的《万历罗定州志》序中记载:他巡视罗定治地,从今罗城沿中路前往,先后到罗平镇、太平镇(平窦),到今信宜思贺镇,向西南方向跑马数天,经过合水镇、大成镇等地,然后往北走转西山大道,经池垌镇(黄坡)、怀乡镇、至今岑溪市马路镇(红豆)等地,从马路返至今罗定榃滨镇(夜护),再前往今郁南都城(西宁县),从都城乘船沿西江到今云安六都镇(南乡),再转东山大道,前往云城、托垌(铁场)、富林镇,经金鸡返回罗城,期间跑马、行船数十天时间。按此时罗定兵备道巡视治地的范围,罗定州西南与高州府、芲梧府交界,东与高要府接壤。最近,笔者见从信宜大成镇水尾村到罗定经营塑胶袋生意的沈先生,他说家乡人都流传大成原来属泷州(直至罗定州)。

古罗定地方山高林密,其中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盘地,气候温和,物产极其丰富。盛产蚕茧、生铁、蓝靛、木材、生竹、柴炭、桂皮、黄麻、黄红烟、香粉、茶叶、山楂、柿子、草席、生漆、陶瓷和玉石等。大量的物产沿着古驿道聚集到罗城等地,使罗城成为热闹非凡的商贸中心,经包装之后的货物再沿着南江古道流向广州,远出重洋。

 

二、古道南江(亦称泷江)是繁忙的交通要道,是深入內陆的罗定州广大地区的人员和货物进出省城广州的主要通道,大量的桂皮、松香、蚕丝等外贸产品从罗定出发,流向世界各地。

南江主道全长201公里,还有泗纶和榃滨等支流,流域全部在原来的罗定境内,今分属信宜境46公里,罗定境81公里,郁南境74公里。历史上称泷江或泷水,出自船步镇经围底至华石的河段称“东水” ,从罗镜、连州流出的河段称“西水”。 历史上,在泷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先后设置有开阳县、泷州、泷水县、罗定州等政权。泷江流域货物运输业十分兴旺,泷江对集聚和输出外贸产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56年前,罗定江航运比较稳定。从太平至南江口的主航道全年可通航装载重达35吨货物的木帆船,每年进出货物达到10万多吨。夏天水量充足,太平河上溯的木船可驶到信宜大坝,围底河上的木船可直抵船步,泗纶河上的木船可抵泗纶,榃滨河的木船可到思理、新乐。建国后直至1980年,罗定江上运输船队穿梭往来,运出的货物有蚕茧、荔枝、桂圆、三鸟、生猪、柴炭、桂皮、香粉、胶粉、松香、松节油、茶叶、甘蔗、瓷碗、锰矿砂等,运进的有百货、生盐、化肥、牛骨、花生麸、豆类、咸鱼、煤油、棉花、布疋等。罗城至南江口航道可通200吨货船,罗定造船厂的船队有上百艘百吨货船,长年往来于罗定至珠三角航道。自古至今,罗定运出大量的蚕丝、桂皮、松香、茶叶等,成为广东省的主要外贸产品。

从清朝到民国,西方传教士就到罗定来传教,分别建有规模较大的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从南江流域的建筑和出土的文物看,也证明了二千多年来泷水地区内外贸易的兴旺发达。在罗城周边南江两岸,建有大河庙、小河庙、思河庙,有佗慰庙、神滩庙、北帝庙等众多河神庙。罗定博物馆展示着出土南朝时代的西亚金手镯、战国青铜鉴、秦汉陶瓷等文物。郁南连滩镇兰寨的诗礼传家民办博物馆存的有英文的清代瓷瓶及古代各式文物,另据馆主人讲,其中战国到秦汉的陶瓷,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洪水之后从沙滩捡到的,那么,这些战国到秦汉的陶瓷,应该是南江上游落水的。

 

三、罗定是广东省的外贸大县,罗定蚕丝等出口产品在省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国政府实行省管县,统一撤销州府建制,罗定州分拆,正式成立罗定县。作为罗定辖区的地域缩少了,但罗城、罗镜、船步、泗纶、榃滨等中心圩镇作为周边广大地区的货物集散地的功能并没有变。罗定生产的蚕丝、玉桂、松香、茶叶等出口产品在广东省内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蚕丝生产为例,说明罗定沿着南江古航道直通南、番、顺、江门等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罗定从西江经罗定南江水路深入內陆,四面环山,今有800平方公里盘地,是广东省内山区罕见的,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自古就是种桑养蚕宝地。今不论古泷州(泷水县)包括罗、云、郁和信宜、阳春、岑溪的广大地区,就讲近代今罗定地,据民国《罗定志》记载:“光绪年三十一年(1905年)顺德赖凤韶来泷(罗定州)提倡蚕桑,数载间,山陬屋隅,浓荫满目,人咸利之。有茧市,岁出茧丝十余万斤。”1918--1926年间,罗城、罗镜、太平都开茧市。罗城更是先后开设三大茧市,最早是约1913年由顺德人合股开办广罗蚕茧公司(在今罗定职业中学附近),后有罗城人梁燕锴在现西区开设东南茧市,江佩臣、叶微焕等人又合资开没同丰年蚕茧公司(在罗城猪墟尾),各个茧市每造可收购蚕茧达5--6万斤,这些还未计算小商贬收购的数量。此外还曾开设有缫丝厂。每逢茧造,罗城街市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1937年,全县产茧达400多吨。

新中国成立后,罗定是全国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1969年,罗定逐步恢复蚕桑生产,1970年起,罗定逐步推广种植“坡地上山桑”, 把桑树种上山坡。 1974年后,广东在全省推广罗定丘陵旱坡种桑经验,罗定太平镇双角村被定为省、地、县三级蚕桑生产示范点,时广东省农业厅高级农艺师毛悭祖和何永棠等,肇庆地区农业局张煜龙科长、丁润和、钟国洪等,肇庆地区外贸局李家富、曹炳新等,他们长年驻扎在双角村。1976年,广东省蚕桑会议在罗定双角大队召开,全省各地到会代表160多人全部住、食在双角大队,会议开了一个星期时间。1989年,以罗定为主承担农牧漁业部“小蚕片叶立体育” 研究项目,其中罗定蚕种场吴仁生等负责“双角细蚕共育室”试验获得成功,罗定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家农牧漁业部的奖励。当时,广东省蚕桑学校也曾计划在罗定开办。1992, 印度蚕业考察团到罗定连州镇参观蚕桑生产。2000年,罗定桑地面积21838亩,产茧1154吨。1982年成立广东省丝绸公司罗定县公司,至今仍在生产运营。1984年新建罗定丝厂,月生产能力2030吨丝,最高峰时年产300吨丝。至今,罗定蚕种场所育蚕种还供应今罗定、郁南、阳春、化州、高州、信宜、广西岑溪等广大地区。

木有根,水有源。罗定出产的蚕丝、桂皮、桂油、松香、胶粉、竹木制品,以及改革开放后生产的服装等成为广东省外贸的重要产品,罗定为广东省对外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对外贸易产品的主产地之一。自古至今,罗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罗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罗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承办单位: 罗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罗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粤ICP备09004295号    网站标识码:4453810038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